Sick問識答丨港男行沙灘傷口染「食人菌」致截肢 醫生拆解常見感染途徑 + 外遊自保法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容惠玲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6 12:51

最後更新: 2024/06/26 13:02

分享:

分享:

【日本/食人菌/甲型鏈球菌/壞死性筋膜/截肢】暑假將至,但日本「食人菌」感染個案屢創新高,單在上半年便錄得近千宗。究竟「食人菌」是什麼? 又是如何感染?  市民外遊時應如何保護自己?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接受訪問,分享過去曾遇過的本地嚴重感染個案,警告一旦不能及時得到適當治療,病人死亡率可高達3成。

最新影片:

拆解「食人菌」真身

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,「食人菌」其實是甲型鏈球菌的俗稱,如果沒有及時以抗生素治療,死亡率可高達3成。病菌主要是透過飛沬、呼吸道分泌物及傷口來感染;常見症狀包括上呼吸道感染,咽喉發炎,喉嚨痛,發燒及肌肉痛;嚴重者會有細菌經傷口進入體內,可引致敗血症、瀰漫性血液凝固症,甚至死亡。

個案分享

曾祈殷指,過去便曾有男患者因腳部傷口感染「食人菌」,由於處理不及時,令病情惡化得很快,最終需要截肢。他指男患者因行沙灘,不小心受傷,讓甲型鏈球菌經傷口進入了筋腱筋膜位置,致壞死性筋膜,來到醫院時,儘管醫生已處方大量抗生素,惟情況已非常不理想,神智亦已經混亂,有多重器官衰竭情況。他最終需要截肢,才可以將感染制止。

更多相關報道: 遊日注意丨日本「食人菌」案例破千宗 6類傳染病全國大爆發 專家籲勿去1地點教4招自保

常見感染途徑

曾祈殷指,甲型鏈球菌常見傳播途徑,不外乎是透過飛沬及呼吸道分泌物來傳播,除此之外,當觸碰相關人士的物件或分泌物,而剛巧身上有傷口,亦可因此感染甲型鏈球菌。他警告即使是看似非常細小的蚊叮蟲咬傷口,甲型鏈球菌亦可以趁機入侵,因此絕不可輕視任何傷口。他又警告,病人一旦不能及時得到適當治療,死亡率可高達3成。

市民外遊保護措施

曾祈殷表示市民外遊時,可留意自身是否有觸碰公共設施,因為甲型鏈球菌可透過飛沬傳播,所以扶手, 門柄,水龍頭這些位置尤其需要留意;另外要時刻保持手部衛生清潔,避免手部沾染細菌;如果身上有傷口,姑勿論是創傷性,還是因為蚊叮蟲咬所引致的傷口,其實均要妥善處理,如找紗布包紮,或用外敷藥物敷治。

以日本為例,溫泉澡堂、以及郊外較多蚊蟲的地方,均是高危感染地方,市民外遊均需格外留意,乘坐人多擠迫之公共交通工具時,最好戴上口罩。

常見症狀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高危人士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